首页   要闻   行业   地方   观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专家   研报   学术   文博   文创   景区   交通   住宿   红色   乡村  乐园   户外   节会   环球   攻略
搜索

用数字技术打开夜经济,需要三次“升维”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8-07 20:59来源:新华日报

7月26日下午,由江苏省旅游学会夜游经济与数字技术分会组织的题为“元宇宙概念下的数字夜游架构”的数字文旅沙龙在宁举办。30多位学者专家、技术骨干、领军企业代表参会。为更好聚焦数字文旅现状,主办方特意安排参会人员会前体验了网红打卡地——“幻境世界”。该项目号称“南京首个超级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空间”,真实的体验感如何?数字技术如何进军数字文旅?数字文旅产品如何产生价值回报?


  沉浸,从视觉特效到身临其境

  “地方不大,几分钟就逛完了,排队看完这个剧场就准备回家了”,在“幻境世界”悬空玻璃剧场门口,带着两个孩子排队的李女士与记者聊了起来。“幻境世界”内设有三大主题区,其中720度悬空玻璃剧场轮番播出的多组震撼大片是最大看点。约十分钟后,记者进入到剧场,一个不算大的方正房间,大部分地面是悬空玻璃形成透明廊桥,全景声8K沉浸式影片可投放到四周多面高清高刷LED屏幕上,以视觉冲击营造一种沉浸感。然而,这种沉浸感总是被不断“走近”变大的恐龙由于投射到顶部墙面变形而打断,加上体验过迪士尼飞越地平线等身临其境的快感,眼前的纯视觉冲击有些“小儿科”,记者看了看站在后排陪娃的父母们也大都表情淡定,似乎并未“沉浸”。

  如今,沉浸式体验已成为各类景区、主题公园、特色小镇等重要的夜游产品和引流方式。“‘沉浸感’是数字文旅策划必须坚守的创作原则”,随后的交流会上,江苏省旅游学会夜游经济与数字技术分会会长钱宗明指出,“沉浸感”分为感官型、交互型、角色型三个层次,目前大部分产品还停留在感官型阶段,且同质化严重,形式和内容的雷同比比皆是。“夜游领域的数字技术正在从现实空间的光景、演艺、投影、装置等产品的渗透性应用,发展到以VR、AR、MR、XR等技术引领的虚拟空间的构建,未来发展之路应是以区块链、5G、云计算、AI等底层技术为支撑建立的超级互连共享空间。”他认为,夜游是夜经济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而数字技术在其中至关重要。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也是产业升级迭代的动力。正如江苏省文旅厅原信息中心主任、资深文旅专家周晓平所言,“未来,谁抱紧科技谁胜出的希望就更大!”


  夜游,从数字技术到智慧文旅

  数字技术如何实现智慧文旅的跨越?光靠炫技是不够的。创办于2005年,由传统照明行业转型成长为全国数字化文旅、城市夜游策划领域标杆性文化科技型企业,南京朗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辉”)的探索之路尤为典型。“智慧赋能——唐闸古镇”是其最新交付的数字交互案例:天色入暮,唐闸古镇入口的灯光显示屏亮起,点亮夜游古镇的氛围,更是第一时间将百年唐闸的辉煌历史呈现给游客,营造走入“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的文化仪式感;转角处,游客们正在围观一个跃动着彩色光影的仿古纱轮,伸手转动纱轮,声光电都随着纱轮转速快慢而变,百年前繁华的工业盛景仿佛又映入游客的眼帘;行进至畅音台广场,古镇中原有的戏台正在上演3D纱幕全息投影《梨园惊梦》,真人表演+虚拟场景的灵动结合,如梦似幻,演绎一场穿越时空的戏曲盛宴……交流会上,朗辉设计负责人何梦杰展示了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然而,若仅限于此,何梦杰也不会称“智慧唐闸是夜游作品上的一个突破创新”。她进一步介绍,“在打造唐闸这座智慧古镇时,我们还设计了线上程序,形成一个夜经济生态平台,通过景区导览、商家优惠助力、酒店住宿活动等功能,串联商家与消费者黏性,扩大运营者与商家的传播力,满足政府、商家、运营方、游客不同群体的需求,吸引流量良性增长,以创造额外的价值”。

  文旅夜游不仅要打造特色网红场景,更重要的是后期的智慧化运营,理想中的夜游应该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文旅形态。智慧文旅是综合科技、文化、运营等一揽子文理兼修的系统工程,在设计阶段就要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街区在后期运营中可持续更新,技术只是起点。


  产业,从文旅产品到集群效应

  7月以来,江苏持续高温天气让不少景区黯然失色,柳暗花明,各类夜间消费却迎来高峰。恰逢其时,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于近日公示,江苏南京市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常州市青果巷、苏州市观前街区、苏州市同里古镇、扬州市瘦西湖6个项目入选。所谓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是指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大、文旅消费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空间。集聚区品牌效应和聚集效应凸显背后,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助推。

  常州青果巷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公共区域实现WiFi和4G/5G网络100%覆盖,所有商户均受理移动支付,景区智慧管理系统提供订票预约、游玩引导、智慧停车等服务。2021年,集聚区接待总量超800万人次,夜间游客数量超44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14亿元,其中夜间营收7.6亿元,占总营收的54.3%,为常州“龙城夜未央”城市夜游品牌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南京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围绕“新夜态”布局新业态,通过“创新科技+网红IP”等运营方式,导入更多社交场景,打造出独具南京文化特色的夜间文旅产品;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加强公安、交通、应急、气象等部门协作,数据互通共享,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全区域、全时段的实时监管;苏州观前街设置AI屏,推进“电子围栏”建设,打造“云上观前”平台,实现实景化管理;苏州同里镇正全力推进智慧旅游小程序、AR+VR景区游览体验项目、景区智能旅游管家机器人等项目建设;扬州瘦西湖实现线上购票、人脸识别、语音讲解、智能停车、智能导购、机器人导览等智能服务……

  正如江苏尔目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董事长助理俞越在交流会上所言,在未来,文旅强调“更高效的交互、更有质感的体验、更广泛的分享”。只有文化、旅游和商业达成高度融合的理想状态,产品与流量才能良性循环,由点及面形成集群效应并最终实现产业价值的有效转化。

  伴随着一个个新技术的突破,一个个新场景的出现和一批批集聚区的诞生,“夜经济”正不断解锁“水韵江苏”于桨声灯影中的别样精彩。 

【丁香五月婷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丁香五月婷"或"www.ct.cn"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相关推荐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山东省文旅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项目谋划实施。紧密对接“十四五”规划,以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四廊一线”为建设重点,大力策划实施标志性、引领性强的文旅大项目,建设完善全省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库,5年来优选推荐6...
文旅部网站3月22日消息,3月21日至22日上午,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强调,开年以来,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经营活动逐步回归正常,提振行业发展信心成为今年市场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市场发展呈现消费升级和市场下沉并行趋势,安全、品质成为消费者的重要诉求;新主体、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对行业监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增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文化...
为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促进文旅业的“双碳”实践,3月21日,全联旅游业商会与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在线上召开《零碳景区》《零碳酒店》团体标准立项论证会议。全联旅游业商会副秘书长李德甫主持会议并介绍商会团体标准工作情况,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中国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常务秘书长李洁出席会议并汇报《零碳景区》《零碳酒店》团体标准立项...
要支持以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为重点,开通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之间的道路客运线路,积极拓展“门到门”“点到点”的定制客运服务,提升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的客运网络连通度。3月20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密火车站、民航机场、汽车客运站等客运枢纽至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
近日,“泰国真的已经贵到去不起了吗”“泰国出游”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事实上,随着近期我国出境团队游目的地名单再扩容,叠加“五一”小长假临近,出境游变得愈发炙手可热。记者实地探访多家北京旅行社后发现,各旅行社均围绕出境游推出多条线路,目的地除了近期较为火爆的东南亚国家外,还有瑞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截至记者发稿,各旅行社“五一”期间跟团出境游名额已所剩无几,热门国家发团排期已到6月份。此外,...
聚焦/热点

聚焦/热点

副标题

聚焦
热点
关键词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旅游
夜间旅游
康养旅行
户外旅行
研学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区
乐园
标签模块(3)(1)(1)(1)(2)(1)(1)

标签模块(3)(1)(1)(1)(2)(1)(1)

副标题

视线
论道
视点(2)(1)(1)(1)

视点(2)(1)(1)(1)

副标题

旅行
环球
视点(2)(1)(1)

视点(2)(1)(1)

副标题

动态
动态

全国旅游投诉举报热线:12345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京ICP备2021027040号-2    经营许可证11010501796008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3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